本次讲座的主题是“语言规划--从定义看发展”,刘教授从1959-2005年的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文献中提取了30余种有关“语言规划”的定义,并对这些定义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通过观察这些定义的变迁,刘教授认为,语言规划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二十世纪50年代至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为第一阶段;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为第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语言规划的目标基本上与那些新创建的国家的整体目标密切相关,即国家的统一和现代化,而这一过程中被仿效的对象大多是具有“一种语言、一种文化、一方领土、一种政治概念”传统的西方国家。这一阶段,多语现象被认为是混乱、贫穷和落后的表现,有一种标准语才是发达国家的表征。但是,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人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审视过去的作法,语言规划开始从单一的以语言代码为中心的理论过渡到综合考虑语言应用和各种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关联问题。对传统的批判和反思成了推动语言规划向第二阶段转移的动力。这两个阶段的主要对比特征包括:从工具观到资源观的转变;从结构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变;从单变量系统到多变量系统的转变;从实用主义到语言人权的转变;从语言问题到语言生态的转变;从单纯的语言学领域向社会学、政治学以及其他学科的转变。最后,刘教授强调了语言规划的复杂性和推进本领域研究的迫切性。
整个讲座过程中,刘教授用活泼风趣的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大家展现了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新领域。他睿智、精彩的讲述,拓展了在场的老师和研究生的研究思路和视野,令大家受益非浅。在互动交流环节,刘教授就如何开展语言规划研究等等问题都给予了精彩的解答。大家都热切期待着以后能与刘教授有进一步的学术交流。
应用语言学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