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日本三井物产冠名讲座
题 目:《孤独:守护与超越——从村上春树说开去》
演讲人:中国海洋大学必威体育官网 林少华教授
主办方:浙江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三井物产(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承办方: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日本语言文化研究所
时 间:2012年4月23日(周一)15:30—17:00
地 点:紫金港校区东1B教学楼 临水报告厅
你读过日本畅销书作家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吗?你知道它的译者林少华教授吗?
大家一起来吧:来春花环绕的我校紫金港校区东1B教学楼临水报告厅,听听林少华教授的讲座!
讲演提纲
题目:孤独:守护与超越——从村上春树说开去
概要:从村上文学切入谈守护孤独与超越孤独的必要。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改革攻坚阶段和转型期,无所不在的全民功利性,各种“潜规则”的完备性、技巧性,对于物质享受和娱乐活动的极度追求,田园风光和文化遗存的污染破坏造成的精神家园的失落,使得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众多国人怀有程度不同的孤独感。守护孤独以拒绝与之同流合污也因之变得分外可贵和重要。但另一方面,如果过于孤独自守,有时难免陷入病态的孤芳自赏、自满自恋甚至自闭状态之中,致使孤独有可能成为逃避现实困难和社会责任的精神避难所。这样的孤独或可称之为“独善其身”的“隐士”的小孤独。
而孤独的更高价值在于对孤独本身的否定和超越,在于将孤独升华为孤高以至崇高感,升华为直面现实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升华为“ 心事浩茫连广宇 ”的浩然之气和家国情怀——此乃“兼善天下”的战士的大孤独。我们必须完成这种小孤独(自我)和大孤独(超我)之间的跨越,做时代的弄潮儿和建设者。
内容安排:第一部分,孤独在中国文学及当代青年人中的表现;第二部分,孤独在村上春树文学世界中的表现;第三部分,守护孤独与超越孤独之间的关系及其过渡的必要;第四部分(备用部分),村上文学孤独主题及其表达的局限性与启示性。
林少华 著名文学翻译家,学者,亦从事文学创作。祖籍山东蓬莱,生于吉林九台。毕业于吉林大学研究生院。曾在暨南大学、日本长崎县立大学任教,现为中国海洋大学必威体育官网教授。兼任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青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外国文艺》编委等职。居青岛。著有《村上春树和他的作品》、《落花之美》、《乡愁与良知》、《为了灵魂的自由》。译有《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奇鸟行状录》、《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以及《心》、《罗生门》、《金阁寺》等日本名家之作凡五十余种,广为流布,影响深远。无论翻译或创作,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情思之美始终是其明确的指向和追求,笃信美的不二与永恒。
译著《唐招提寺之路》获第5届全国外国文学优秀图书奖一等奖,《挪威的森林》获2001年度全国引进优秀畅销书奖、1999—2001年度上海市优秀图书奖二等奖、并入选广东南方电视台“新世纪10年最受读者关注十大翻译图书”,《海边的卡夫卡》获2003年度全国优秀畅销书奖(文艺奖)、2001—2003年度上海优秀图书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