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中德学术研讨会“跨文化能力的促进与提升”在柏林成功召开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2-11-28

 

11月5日至9日,在柏林举行的德国“我校周”系列活动中,作为浙江大学与其友好院校柏林工业大学在人文学科方面的重点学术交流活动,“跨文化能力的促进与提升”中德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1月6日当地时间下午2时至5时在柏林工业大学主楼3005会议厅成功举行。此次研讨会由浙江大学副秘书长、我校德语学科带头人范捷平教授筹划,浙江大学985“跨文化研究平台”主办,由我校德国学研究所和柏林工大人文学院共同承办。

柏林工业大学是浙江大学在德国最早的合作高校,浙江大学德语学科与柏林工大语言与交际专业的合作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浙江大学与德国高校人文合作最深入和成果最丰富的示范性代表。双方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上充分实现学科对接和互动,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互派教师进行课程“互授”和“联授”,联合培养博士生和硕士生。双方的硕士国际双学位项目是浙江大学与德国高校的第一个双学位项目,2010年获德国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的立项资助。

此次研讨会借助德国“我校周”的国际交流平台,旨在就目前两校在国际化一流大学建设中的重点话题“跨文化能力的促进与提升”(Kompetenzentwicklung und -foerderung)进行跨学科交流与研讨,从中德双方的角度就跨文化促进领域的模式及项目建设互换经验,寻求跨国、跨学科、跨文化能力建设的更多的新结合点。

会议由范捷平教授和柏林工大人文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必威体育官网前任院长Ulrich Steinmueller共同主持,会议的三个主题领域为“跨文化背景下的跨学科能力促进”,“德语学科中的跨文化能力提升”和“跨国及跨学科合作中的跨文化能力提升”,浙江大学德国学研究所范捷平教授、李媛教授、刘悦副教授以及柏林工大人文学院5位教授应邀作了了大会报告。

范捷平教授题为 “浙江大学德语专业跨学科人才能力培养”的主题报告以我校德语学科国际化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对德国学研究所在新形势下探索跨学科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思路及实践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德语学科培养模式从单一型人才培养到综合型人才培养转型的创新思路。李媛教授作了题为“德语学科的跨文化教育潜质 —— 一种新型整合能力培养模式”的报告,刘悦副教授的报告题为“发展‘中国能力’作为提升跨文化能力的跨学科实践领域”。

会议吸引了数十位柏林工大及其他德国高校的师生参加,他们与报告人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对会议主题和报告人研究成果的时效性和跨学科应用前景给予了非常积极的反馈。

德国学研究所

2012.11.27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