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下午,王小潞教授主持了“双脑计划-对外汉语神经教学研究”团队学术沙龙的第七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音乐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 “百人计划”丁鼐研究员带来了题为《语音节律分析的脑机制及其与语言学习的关系》的报告,并进行了积极的学术分享与交流。
在这次报告中,丁老师首先以“什么是语音的节奏”为问题,比较了语音与音乐的区别。根据他的研究,语音声学的共振频率通常在5Hz左右,而音乐声学节奏的共振频率在2Hz之下。通过这一问题,他向听众讲解了语音包络和皮层神经响应的概念。包络是基本听觉特征,听话者的大脑皮层会按照语音的声学节奏产生相应的神经响应。基于这一语言加工机制,他们设计了实验,来考察听话者对语音包络的表征是否会受到语言理解的影响。他和他的团队比较了粤语母语者和普通话母语且不懂粤语者,发现神经响应可以跟踪语音包络,但是语言理解一定程度上对包络跟踪响应会起到抑制作用。
此外,他也介绍了层级语言结构与神经响应的关系,以及注意对语音神经加工的影响。他认为与语句和短语同步的神经振荡反映了利用内隐的语言知识建构层级语言结构的过程。在语音理解过程中,大脑可以实时构建对短语、语句等抽象语言结构的神经表征,并且这个过程受到注意力的影响。
丁鼐研究员的研究启发了在座听众,也带来了热烈的互动,尤其是关于认知神经研究中的方法论及相关数据处理软件的运用。最后,王小潞教授、丁鼐研究员及部分对外汉语神经教学研究团队成员合影留念。
(文:程和奔 图:魏子钰)
浙江大学必威体育官网语言认知实验室
浙江大学对外汉语神经教学研究团队
2019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