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必威体育官网法语专业2022级博士生龙湖心同学撰写的论文《<追忆似水年华>中的和声:欲望的表达结构与生成场域》被《外国文学评论》期刊录用,刊登于2024年第3期第175-199页。
《外国文学评论》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核心刊物,是我国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权威刊物,以研究外国文学理论、开展外国文学评语和评论、扩展国内文学界的视野为宗旨,发表中国学者在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
龙湖心的论文以法国著名作家普鲁斯特的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中欲望与音乐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他认为,欲望推动了《追忆似水年华》中不自主回忆的构造,其特殊价值在它与音乐的联结中得到凸显。普鲁斯特在文本中多次使用和声学的重要概念来比喻欲望,论文从这些音乐类比出发,探究欲望的具体结构和生成场域。就其表达结构而言,欲望展现了类似“和弦”的复杂构造,而这根植于特定时刻中“自我”的爱欲。就其生成场域来说,欲望结构的塑造必然依托于作为“调式”的主体知觉场域,后者总是使多种知觉要素相互作用,并使它们形成一系列的特定关系,进而为主体欲望的组织模式提供参照。不自主回忆之所以能复现过去“自我”的爱欲组织模式,恰恰是因为它将欲望重新置于知觉的场域之中来把握,重塑了主体真实的生存体验。
龙湖心同学高中就读于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18年保送至必威体育官网法语专业,本科毕业后继续在我校法语专业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一直以来,他都对法国文学、艺术抱有浓厚的兴趣。在进入大学之前就阅读了大量文学与艺术理论作品。进入大学后,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他修读了大量与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相关的课程,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自己的阅读,深化自己的思考,在学术的道路上持续探索。
龙湖心从小学习小提琴,对古典音乐有着持续长久的热爱。高中阶段,他第一次接触普鲁斯特的巨著《追忆似水年华》,被其鲜明的写作风格与对生命体验的探索所深深打动。进入大学后的法语学习以及文学、哲学、艺术等课程的学习,让他慢慢开始关注这部文学作品与音乐的关系,尤其是小说中的欲望书写与音乐中的“和声”之间的隐秘联系。2021年春夏学期,他以“欲望的和声学——以《追忆似水年华》‘心脏搏动之间隙’片段为例”为主题申请了本科生SRTP科研创新训练项目。并以结题论文为基础,完成了本科毕业论文《<追忆似水年华>中音乐与记忆的关系研究》。在这一过程中,他积累了良好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学术能力,为博士阶段研究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2年进入博士阶段后,师从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许钧教授。在许钧老师的鼓励与支持下,龙湖心继续深化关于《追忆似水年华》中“欲望和声学”这一主题的思考,对之前的论文进行修改。首先他进一步厘清“音乐”“欲望”“记忆”这三个核心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对相关论述进行了补充,包括普鲁斯特个人对音乐的体验与理解、音乐与欲望在形而上学层面的联系、欲望“根音”的回溯性构建、音乐与小说形式类比的价值根基等。在这一过程中,他得到了导师许钧教授的持续指导与帮助,其他多位老师,如浙江大学法语所赵佳教授、南京大学法语系曹丹红教授、巴黎新索邦大学Cécile Leblanc教授,也对其论文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追忆似水年华>中的和声:欲望的表达结构与生成场域》这一论文从最初构思到最终刊发持续了四年时间,经历了九次大规模的修改,其间充满了各种艰辛,但是也充满了各种喜悦,因为这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过程,论文的发表并不只是一个结果,而是漫长学术旅程中的一个小小的里程碑,或者说是一个新的开始。龙湖心同学很早就树立了自己的学术梦想,未来他将继续在文学与艺术的研究领域不断探索,成为一位优秀的学者。
我校法语专业重视本专业学生本硕博的贯通培养。在本科阶段,以各种方式鼓励学生参加科研训练,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术研究。在培养学生对学术的兴趣的同时不断挖掘优秀的研究人才,为其设计个性化的发展路线,鼓励、督促学生展开持续的研究。近四年来,法语专业本科生直博两人,硕博连读两人。在课程设置中,我校法语专业重视文史哲的贯通,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更好地进行学术研究。近年来,法语专业研究生在全国高校法语专业研究生论坛中屡获佳绩:特等奖1人,一等奖2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2人。浙江大学法语专业始终将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培养符合国家发展需求、具有家国情怀和健全人格、拥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法语语言文学学科人才。
法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