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3日至25日,“2024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与实践论坛”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联合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IAELC)共同主办,来自世界40余所高校的学者提交论文全文,亲临线下会场,共享学术盛宴。
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会长、英国国家学术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必威体育官网聂珍钊教授,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副会长、《外国文学研究》主编、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苏晖教授,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副会长、Frontiers of Narrative Studies(ESCI 收录)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必威体育官网尚必武教授,《山东外语教学》主编、山东师范大学必威体育官网王卓教授,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秘书长、《文学跨学科研究》和《世界文学研究论坛》副主编、必威体育官网杨革新教授出席论坛并参与交流。
在开幕式上,杨革新教授首先向与会嘉宾和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缘起、发展历程、现实意义、国际传播和影响力以及本次论坛的主题和宗旨作简要介绍。杨教授指出,文学伦理学批评以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为宗旨,致力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在指导思想、基本观点、理论架构、术语界定等方面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本次论坛以一个学会、两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三个研究中心、四本学术期刊为学术平台支撑,以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为主题,聚焦伦理身份、伦理选择、斯芬克斯因子等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核心术语,旨在为广大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者提供学习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国际化平台,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建构与完善,进一步扩大中国文学理论的国际影响力。
大会特邀发言由聂珍钊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发言主题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构成与主要观点”。聂教授首先对理论与思潮进行了辨析,指出思潮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反映一定群体利益、要求和愿望的思想倾向;而理论是某一领域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与思想体系,是通过实践推导出来的概念或原理,由成体系的观点、概念和术语组成。聂教授进而指出,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批评对象,以伦理选择为基础理论,以人类文明三阶段论、伦理选择理论、文学伦理表达论、文学文本论、文学教诲论、语言生成论等为基本观点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为深化与会学者对“伦理环境”、“伦理身份”、“伦理选择”等文学伦理学批评核心术语的理解,聂教授以《哈姆莱特》《寄夫》《咏鹅》《关雎》等经典文本为例,详细解析了伦理身份与伦理选择、自然情感与伦理情感、文学审美与教诲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等。
大会主旨报告第一场由尚必武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发言主题是“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叙事学的交叉研究”。尚教授指出,叙事学与伦理批评相互补充,两者都与传播道德规范和伦理价值的方式有关。文学伦理学批评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批评特色。这既是文学伦理学批评领域发生“叙事转向”的背景,也是文学伦理学批评吸收叙事学、为己所用的前提。尚教授阐释了叙事学研究伦理问题的原因与意义,认为作为“工具箱”的叙事学,以丰富的概念与和术语表现出较强实用性,成为有效介入阐释以及其他领域的“有用”方法。读者所接触到的“叙事”不仅是具有伦理意义的故事,也是经过作者和叙述者选择和加工后的叙述化产品,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叙事学的交叉研究由此得以开展。
大会主旨报告第二场由山东师范大学王卓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发言主题为“文学研究的跨学科范式与学术论文写作”。王卓教授指出,当今研究者应在研究方向上自我赋能,推动双线发展,通过专业研究与职业研究的双重路径,实现学术的深度拓展。王教授以《哈姆雷特》的文学伦理学批评为例,详细阐释了跨学科研究在文学领域的三大价值:赋予文学作品新意、拓展文学批评范式、得出全新研究结论。王教授强调,跨学科研究必须以学理性思考和实践检验为基础,确保研究的科学性与创新性。此外,王教授还讨论了外国文学研究中的区域国别化问题,指出研究问题、方法和结论都应有所转向,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学术需求。
大会主旨报告第三场由苏晖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发言主题是“文学伦理学批评关键词:伦理选择”。苏教授指出,相较于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文学伦理学批评在批评范式上发生了转变,即从传统的对人物性格、心理和精神的分析转移到对伦理选择活动的分析上来。文学伦理学批评不仅重视作品中人物的伦理选择,也关注作者的伦理选择和文学对读者伦理选择的影响。伦理选择既有利于个体的人格完善和道德境界的提升,又利于人类社会的和谐生存和全面发展。苏教授高度关注人工智能文学的发展,她认为虽管人工智能在文学创作领域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但真正能够触动人心的依然是那些蕴含着作者的深厚伦理思考与伦理选择的作品。
大会主旨报告第四场由杨革新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发言主题是“伦理身份与文学文本解读”。杨教授首先通过“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讨论引出身份问题的重要性。身份关乎个人观念、行为准则以及与他人的关系定位。杨教授认为,文学作品就是通过对人如何进行自我选择的描写来解决人的身份问题,在文学文本中,所有伦理问题的产生往往都同伦理身份相关,伦理身份是讨论道德行为的前提。杨教授强调,对伦理身份的讨论应当结合特定伦理环境,即文学批评应当摒弃个人主观立场,对作家作品进行客观的分析和研究。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文学研究者需要以科学为基础对文学理论架构进行创新。杨教授呼吁广大学者同仁针对新的文学形式积极提出行之有效的批评模式和批评方法。
论坛共设置四个分论坛,邀请尚必武教授、王卓教授、苏晖教授、杨革新教授担任点评嘉宾,由广东工业大学张黎教授、安徽师范大学韦虹教授、兰州大学张同胜教授、广东工业大学廖建荣、深圳大学李珍玲副研究员主持。分论坛围绕文学伦理学批评基础理论与文本分析、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体系探讨、科学选择与科幻文学、伦理教诲与儿童文学、中国文学与文学伦理学批评、英国文学与文学伦理学批评、美国文学与文学伦理学批评、日韩文学与文学伦理学批评、中外戏剧与文学伦理学批评、翻译伦理与文学伦理学批评、跨学科与跨媒介研究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本次论坛历时两整天,于25日傍晚进入尾声。在闭幕式上,杨革新教授指出,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应当保持初心、砥砺前行,坚持立足中国与借鉴国外相结合,推动中国元素、中国特色、中国实践的原创理论走向世界。文学伦理学批评自2004年提出以来,已走过近20年发展历程,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认可,为建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以及中国学术“走出去”贡献力量,这是所有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体现。杨教授呼吁学界同仁共同推进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本次活动受到“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沈善洪基金”、“浙江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当代西方伦理批评文献的整理、翻译与研究”【项目批号:19ZDA292】资助,特此鸣谢。
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