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8日下午,北京朗雅翻译有限公司董事长、前海军司令部首席英语翻译刘文亮先生为必威体育官网带来了一场题为“漫谈:我的口译之路”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本院郭国良教授主持,吸引了众多师生的参与。
一、口译之路
在讲座的开篇,刘文亮先生回顾了自己从事口译工作的起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美关系回暖,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外贸和军事交流逐步增加,国内语言市场一改此前在西方对华经济制裁下的萎靡态势,翻译需求激增。北京等全国各地的各大高校也随之开展了大大小小的译员培养计划,而他也在此期间开始了自己的翻译生涯。1989年,他首次在我国海军部队中担任口译员,协助完成孟加拉国在购买我国护卫舰后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尽管当时的翻译环境与今天有所不同,他依然凭借自己扎实的外语基础和灵活的应对能力,借助手势、黑板示例等方式,克服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确保了信息的准确传达。
说起口译生涯中遇到的最有挑战的工作,刘先生说,那一定是技术会议同传。“如果说全场之中只有一个人听不懂讲话人在说什么,那个人就是我”,他这样调侃道。为了精进自己的同传技巧,更好地在会议中完成专业术语的翻译,刘先生往往需要留出三到四天的时间来准备一场同传会议。虽然,准备工作并不轻松,但回忆起在某场会议中对化学式的精准翻译时,当时的成就感一直让他记忆犹新。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成就感的存在,使人在翻译道路上迎难而上。
二、口译行业的变迁与挑战
经过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语言热”浪潮,翻译行业在AI技术日益兴起的今天,却稍显“落寞”。刘文亮先生提到,时代发展为翻译工作提供了新的资源和途径,但也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和压力。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翻译工作需要更加精细化和专业化,即便有了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辅助,译员仍需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应对更为复杂的翻译任务。随后讲座进入互动环节,刘文亮先生就在场师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AI的冲击
讲座中,有不少同学围绕未来口译行业的人机交互模式、口译员是否会被替代等问题进行了提问。刘文亮先生指出,尽管AI技术不断进步,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译员仍然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2019年,在一场核能领域会议上,主办方为验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翻译效果,提出要刘文亮先生与AI进行一场pk。结果,人脑大败人工智能。同时,在处理包含复杂文化背景与政治敏感话题等高难度的翻译任务时,AI更透露出了窘态。“你问它问题,你知道它说的不对,问了五次还是不对,但它永远都是换一个答案,它不会说‘我不知道’,但是人脑会。”在语言处理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是“预先训练好的”,对训练中没有遇到的内容就容易出错,也无从对错误的理解进行更正。遇到此类输出,你会觉得AI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专业术语叫幻觉(AI hallucination)。这也使得AI无法在国际会议和政治领域中做到人类译员那样对于细微情感和政治含义的精准传达。
如何在AI翻译、价格战等影响下找到定位?
刘文亮先生表示,在过去,质量不高的翻译也可以通过较低的价格找到自己的空间,准确的翻译也并非在所有场合中都至关重要。他强调,不必过度惧怕竞争,持续提升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才能成功。此外,科技的进步是挑战也是机遇。相较于二十多年前,现在学生们掌握的信息渠道大量提升,海量资源垂手可得,成长的空间相较过去大幅提高。刘先生建议同学们抓住机会提升自己,利用好技术进步带来的新机遇。
怎么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译员?
在进入职业口译道路后,刘文亮先生给在场同学的最大忠告是:一定要做到“首战必胜”——即首场口译任务必须打好,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不同的组织做口译工作时,给对方留下的专业印象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新机遇的敲门砖。他的口译之路就是在不断践行“首战必胜”这一概念中前进的。刘先生曾担任多个大型国际组织的口译合同商,其口译任务通常涉及高难度的内容,这些挑战不仅要求译员具备卓越的语言能力,还需迅速、精准地完成口译工作。他特别强调,每一次新的合作,对于他而言,都是一次“首战”。因此,他总是以满腔的热情和坚定的决心投入每一场任务。凭借这种态度,他在合同商排名中屡屡名列前茅。
要做到“首战必胜”,口译员必须积极与会议主办方沟通,尽可能多地获取与会议相关的信息,并熟练掌握这些信息。这样,译员才能在面对复杂的口译任务时从容应对,确保翻译质量和效率。除此之外,作为一名守信用、讲原则的口译员,始终坚持诚信和原则,也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利益面前,译者必须坚守职业道德,避免在压力下妥协,遵守合同,完成每一笔订单。只有这样,才能在职业生涯中赢得信任与尊重,确保长期的稳定发展。
给同学们的建议
做好口译,要在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语法、词汇上面下功夫。只有做到熟练运用大量词汇、能够以适当的语速清晰地表达,才能算是掌握一门语言。能够成为一名职业译员,语言能力不是唯一硬性要求。译者需要将自己定位为“沟通者”,而不仅仅是语言的传递者。对此,他举了一个例子,那就是声音条件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为了锻炼自己的声音,他曾在学生时代通过模仿广播磁带捕捉和模仿英语发音、语调,甚至是呼吸节奏。他在做海军翻译时,曾经面对许多气氛紧张的交涉。他深刻体会到,军队交往靠的是国家政策,而国家政策则与经济利益息息相关。他建议同学们,为了更清晰地认识世界,要读一点经济发展史方面的书,了解经济发展,丰富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三、结语
在这场讲座中,刘文亮先生不仅分享了自己的翻译经验,也为在场的师生提供了宝贵的职业指导。在他的讲述中,既有对翻译工作的深刻反思,也有对未来翻译行业的展望。虽然AI技术和自动化翻译工具的快速发展给翻译行业带来了挑战,但在刘文亮先生看来,口译员在许多重要领域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未来的翻译工作者而言,不仅要提高语言能力,更要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应变能力,以应对未来翻译行业的种种变化与挑战。
文/图:陈田元 焦玉/燕俊昊
审核:杜磊
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
浙江大学翻译学研究所
浙江大学翻译专业基层教学组织